DeFi新玩法丨一文了解Balancer V2,带来更高Gas效率和自定义AMM逻辑
2月3日,Balancer正式公布了V2版本的细节。Balancer V2将会引入新的Vault,负责持有和管理所有Balancer池添加的所有资产,极大提升Gas效率,降低gas成本。V2还引入了可自定义AMM逻辑,Balancer希望开启新的AMM革命。Balancer表示V2版本目前正在审核,预计今年3月份正式上线。
通过不断完善流动性模型并吸引了一个强大而活跃的社区,Balancer表示其V1版本最终实现了超预期发展。而今天,Balancer V2正式公布,该协议即将正式迈入V2时代。这次升级将使Balancer更加接近其希望成为DeFi流动性主要来源的愿景。
Balancer V2主打安全性,灵活性,资本效率和gas效率。 V2的亮点包括:
Balancer V1和V2之间的主要体系结构更改在于——V2实现了向单个Vault的过渡,新的Vault将持有和管理所有Balancer池添加的所有资产。
此外,Balancer V2还将自动做市商(AMM)逻辑与代币管理和记账分开。 代币管理/记账由Vault完成,而AMM逻辑则由每个池独立进行。
由于Balancer池是位于Vault外部的合约,因此这些池可以实施任意的自定义AMM逻辑。
在Balancer V1(以及其他已知AMM)中,与两个或多个池进行交易的效率极低,因为用户必须从所有池中发送和接收ERC20代币。
在新的Vault下,即使针对多个池分批进行交易,也仅将最终的净代币金额在这个Vault进出,从而在此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gas。
由于仅转移最终净额,因此套利交易也变得更加容易。 在Balancer池之间检测到价格不对称的套利者可以在池1中将DAI换成MKR,然后在池2中将MKR换成BAL,在池3中将BAL换成DAI,最终在DAI中获利。
Balancer V2允许用户持有内部代币余额。 这对于提高高频交易者的效率非常有用。
例如,如果您将代币A换成代币B,但您确定将在几个小时内再将B换回A,那么您可能就不需要在第一次交易后取走代币B。 Balancer可以将两个代币都保留在Vault中,以备下次交易时使用,从而完全避免了任何ERC20交易。 我们预计将看到使用Balancer内部余额的聚合器和其他策展人能够为用户提供最低gas成本的交易。
Balancer认为我们正处于AMM争夺战之中。在2020年,针对用例的AMM开始涌现,它们针对不同的实现目标进行了优化。这种趋势很可能在2021年进一步增强。
Balancer V2通过创建启动板供团队使用不同的AMM策略进行创新而无需担心低水平的代币传输,余额记账,安全检查和智能订单路由,从而开创了可定制AMM逻辑的先例。使用Balancer V2,这一切都是开箱即用的。
在启动时,Balancer V2将提供加权池(如Balancer v1中的恒定权重,指数基金类型的池)和稳定池,适用于彼此软锚定的代币(基于Curve团队的出色工作)。启动后不久,Balancer将提供智能池(允许不断进行参数更改),以及合作伙伴正在构建的许多其他类型的池。借助智能定单路由器,所有资金池均提供交易流动性。
AMM在2020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。但是,由于AMM中的大多数资产在任何给定时间都没有实际使用,导致缺乏资本效率。 Balancer V2具有一个简单而强大的功能,可解决此问题并彻底改变AMM的设计方式:资产管理器。
资产管理器是由池提名的外部智能合约,它们对池中已存入Vault中的基础代币具有完全控制权。
资产管理器可以将代币借给某一个借出协议,以提高资产池的收益。 重要的是要注意,必须始终在Vault中保留缓冲区,否则交易可能会失败:Vault无法用当前不代表资产池持有的资产进行交易。 未来几周将发布更详细的博客文章,其重点是资产管理器。
Balances V2将包括可抵抗使用累加器进行sandwich攻击的预言机,这是Uniswap V2率先推出的。 此外,dApps将能够以最低的gas成本查询价格,而不必存储过去的累加器状态。 我们计划提供两种类型的价格,可通过较低的gas成本进行查询:
根据每种使用情况,选择价格类型将有所不同。 例如,贷款协议可能会依赖于弹性价格,而预测市场可能会使用即时价格。
随着Balancer向社区驱动的协议过渡,Balancer V2实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协议级别费用,这些费用由治理(BAL代币持有者)控制:
交易费和取款费在启动时是关闭状态,而闪电贷费用将从很小的一部分开始,以确保在Balancer上创建闪电贷总会产生资金成本。 首先,所有协议费用将保留在Vault中。 Balancer的治理决定是否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费用。
Balancer V2的内部审核正在进行中,预计于今年3月启动。
目前代码几乎已冻结,而且在正式发布之前,已经有一些项目表达了对在V2上进行构建的兴趣。